“FAST在射電天文領域完成了由‘追趕’到‘領先’的跨越,這些成績的取得,和貴州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貴州人民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2023年8月5日上午,以“科技黔行 創新有我”為主題的首屆貴州科技節在貴陽開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貴州射電天文臺臺長、“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姜鵬在開幕式致辭中感謝貴州的關心和支持,并以自身視角分享了FAST發展歷程、介紹其科技亮點。
(資料圖片)
作為一名與貴州血脈相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從2009年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工作,與一眾優秀的科技工作者一起,在貴州大山深處,圍繞中國天眼的建設與科技攻關開展工作。
“中國天眼”扎根貴州,圍繞“多出大成果”扎實開展工作,FAST正式運行以來,發現脈沖星超過800顆,是國際上同一時期所有其它望遠鏡發現脈沖星總數的3倍以上,有11篇論文被《自然》和《科學》雜志接受或發表,團隊成果連續兩年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十大科學進展。
姜鵬說,記得南仁東先生在世的時候就提過,當時臺址還沒有完全確定的時候,村民們就自發地用雙手修了條通往大窩凼的石子路,這件事情讓他久久不能忘懷,也是一直感動著他們。
多年以后,天眼落成后貴州又投入經費為中國天眼的冰雹防護、雙回路供電、危巖治理提供支持,對周圍的電磁波環境進行了立法保護,為FAST優良的電磁波環境提供了巨大的支撐作用。
在貴州工作的十四年里,他不僅見證了中國天眼從天馬行空的設想變成了“國之重器”,也親歷了貴州省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時代的貴州,經濟增速走在全國前列,生態建設先行先試,大數據建設成效顯著,民生福祉大踏步向前。
特別是在科技領域,創新能力穩定進入全國第二方陣,重大科技項目發展引人注目——“中國天眼”遙望蒼穹,“嫦娥奔月”縱覽九天,“貴州鋼繩”牽引重器,“萬橋飛架”通達四海,“中國數谷”算啟未來。
“我們為貴州自豪,這不僅是我們天眼團隊的第二故鄉,更是廣大科技工作者涵養科學素養、孕育創新力量,令我們每個人都魂牽夢繞的科創熱土,南仁東先生的科學家精神熠熠生輝,鼓舞著我們奮力前行。”
姜鵬說,未來,還要努力為貴州的科技發展做更多的貢獻。目前,正在與貴州大學的精誠合作,努力推進FAST核心先導陣的規劃和建設,探索保持中國天眼在國際同類設備領先能力的最佳途徑。
相信這一系列工作,不僅將優秀的科技成果落地貴州,更會為貴州的科技發展培養一批極具活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助力貴州大學的學科建設,助力貴州的科技發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雅萌李森 杜朋城 林民劉楊
編輯吳一凡
二審李劼
三審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