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8日,記者從市經信局獲悉,日前,《2023年合肥市促進經濟發展若干政策實施細則(先進制造業)》(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發布,從支持研發機構建設、激勵加大研發投入等多個方面給予真金白銀獎補,全力支持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實施細則》,合肥將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改項目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按生產設備投資額的15%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貼。這也是此次發布的實施細則中最大的政策“紅包”。
研發機構是制造業企業進行創新的核心部門。根據《實施細則》,合肥支持建設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并按國家撥付資金給予1∶1配套補貼。對新認定的省級創新中心等,也將給予每年最高50萬元一次性補助。為激發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合肥還將通過“競爭賽馬”等方式,對產業共性技術瓶頸項目給予30萬~200萬元支持。
在科技創新方面,對當年列入省經信廳《制造業重點領域產學研用補短板產品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任務結題名單》的揭榜企業,每個項目給予50萬元支持。同時對新增省級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等產品,按產品單價(貨值)分檔給予研制單位、應用單位最高200萬元獎勵。
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是新型工業化的必然要求。為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實施細則》明確,將從企業技術改造、工業企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項目、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等方面予以補貼。其中,工業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低碳改造升級項目的,按投資額、節能節水量等分檔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另外,《實施細則》還關注到為企降本增效,對符合條件的優質小微工業企業通過“政信貸”產品獲得1年期以上(含1年)、2000萬元以內貸款的,給予50%最高50萬元利息補貼。
記者注意到,《實施細則》擴大了免申即享范圍,免申即享政策條款涵蓋創新中心補貼、鼓勵升規入統、節能診斷等8個。占總條款的比例由去年的44%,提升到57.14%。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細則》還界定了工業企業,便于政策雨精準“澆灌”——規上企業為納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B、C、D企業;未納入規上統計范圍內的,需營業執照中含生產、制造、加工等經營范圍,且有實際生產行為。同時,《實施細則》還引導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明確“企業發生一般安全生產事故的,自事故發生之日起,一年內不得申報獎補類項目;企業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的,自事故發生之日起,三年內不得申報”。
近年來,合肥積極落實各項惠企政策,打出“組合拳”穩定市場主體,助力企業有序生產。以“免申即享”政策為例,僅今年以來,在市產業政策綜合服務平臺上,“免申”方式兌現產業政策資金超過5億元,惠及企業超4500戶,單個政策條款較傳統模式壓減兌現時間約15天。“《實施細則》發布后,我們將及時組織申報兌現,讓政策資金及時惠及企業。”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趙俊松)